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中的派系之争,是以牛僧孺为代表的庶族官僚集团与李德裕为代表的士族官僚集团的冲突。牛李党争是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内部的冲突,他们在宦官操纵下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权夺势。这种冲突进一步促使统治阶级内部陷入混乱和分裂,从而加深了唐王朝的政治危机。
唐末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直到宣宗时期才结束,争斗了将近40年。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朝廷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选拔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两位下级官员李宗闵和牛僧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出身士族的宰相李吉甫看到文章后,非常生气。李吉甫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竟敢在批评朝政之余,对自己进行讽刺,这当然使李吉甫非常不快。于是,李吉甫就说二人跟考官有私人关系,方得进用。宪宗信以为真,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这为日后牛李党争埋下了伏笔。
错金银缠枝花卉纹剪刀·唐
錾金双鸳团花大银盆·唐
这件银盆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重6.265千克,外壁对称接有一双弓形提耳,盆壁呈四瓣,每瓣内各纹有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立有一只展翅的鸳鸯,两两相对。盆底外侧刻有“浙西”两字,表明是浙西道所制,反映出晚唐时期金银工艺的制作水平。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任翰林学士。这年又举行进士考试,正好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而没考中的人就趁机告发跟李宗闵有关系的主考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不但主考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恨透了后者。同样出身科举的牛僧孺,自然同情李宗闵,此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开始了长达40年,几乎与唐朝命运相始终的党争。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走了宦官门路的李宗闵终于做了宰相。在唐文宗面前,李宗闵多次推荐牛僧孺,称赞牛僧孺有政治才干,不宜久任外官。第二年,牛僧孺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在这以后,李牛二人援引同党,尽逐李德裕一党。对于李德裕本人,他们更是极力打击。原本李德裕在浙西观察使任上8年,成绩斐然,唐文宗将他调入京师,欲委以宰相之职。四朝元老裴度也认为李德裕有才干,极力举荐。但李宗闵、牛僧孺二人共同诋毁李德裕,将李德裕赶到西川(今四川成都),出任节度使。
经过李德裕的经营,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吐蕃的维州守将悉怛谋举城投降,沦丧40年的维州城又重归大唐。但当政宰相牛僧孺嫉妒李德裕功高,居然命令李德裕拒绝受降,将维州归还吐蕃,并送回悉怛谋,致使悉怛谋和所有降唐者均被吐蕃杀害。因为李德裕在西川政绩卓著,太和六年(832),李德裕再次入朝廷担任兵部尚书。李宗闵唯恐李德裕做宰相,竭力阻止,引起文宗的极度厌恶。不久,李宗闵被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由李德裕代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但牛僧孺依旧在朝中为官,牛李二党各怀私利,党同伐异,争斗不绝。
在李德裕为相期间,北破回鹘,安定边陲;决策制胜,平定叛镇;禁断佛教,取得了一系列政绩。对于朋党,李德裕“绝于附会,门无宾客”,一时间朝政大为清明。但因为李德裕办事专断,也遭到不少朝臣的怨恨。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病故,唐宣宗即立,李德裕失势,被贬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司户。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先后为相,牛李党争以牛党大胜而告终,但唐王朝也将走入死胡同了。
历史断面
两税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二月,新任宰相杨炎提出一套完整的税收方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税目,以户税和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纳税人依据财产及土地占有情况划分征税数量;经常往来的行商,于所在州县纳赋三十分之一。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征钱或折纳绵帛,秋税则征收谷物。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779)的土地数目为准,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两税法虽然在实行一个时期后就弊端丛生,但是它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两税法在唐中叶以后得到确立,并为后世数百年所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